集采加码,热销处方药转战OTC(附详细名单)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集采加码,热销处方药转战OTC(附详细名单)

点击咨询 文章来源:赛柏蓝 发表时间:2023-10-05 08:29:58

今日坐诊专家: 王医生 董医生 邹医生  门诊时间:8:00—21:00(无假日专科) 预约


随着集采不断深入,处方药(Rx)尤其是普药处方药市场经营难度越来越大。而非处方药(OTC)市场受集采的影响较小,且国家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处方药转化为非处方药。近一年时间内,有20余个品种转战非处方药市场,其中不乏超十亿大品种。

多款热销处方药产品转成非处方药

日前,国家药监局发布《国家药监局关于小柴胡颗粒等3种药品转换为非处方药的公告(2023年第119号)》,其中小柴胡颗粒是热销超10亿的大品种。


  经初步统计,在近一年时间内有20余个品种、涉及30余个厂家由处方药转为非处方药,而在过去每年由处方药转为非处方药的药品屈指可数。
 

从中药、化药比例来看,超过七成是中成药;从甲类、乙类分类来看,有17个是甲类,4个乙类。在这21个品种中,有众生片、抗病毒滴丸、众生胶囊、热炎宁合剂、阿胶胶囊和潞党参口服液六个品种是双跨品种。
 

在这些品种中,有不少品种是疫情受益品种,如抗病毒滴丸、众生胶囊、热炎宁合剂、银黄含片、对乙酰氨基酚口腔崩解片等。

 

 其中,中成药的数量明显多于化学药,这与国家政策对于中成药的支持有关。在2023年年初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科学监管 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一文明确提出要完善中药审评审批机制,将“完善中药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进一步发挥中成药在自我药疗中的作用”作为重要的完善中药审评机制的重要内容之一。


“处转非”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处转非”是一种国际通行的做法,一些药品经过长期的市场检验确认在某一/些适应症安全有效的情况下为提高药品利用效率,缓解医疗资源紧张,降低患者用药成本及提高可及性,从而增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在国内近些年“处转非”加速还有如下几方面驱动因素:

集采加码,处方药市场压力大

我国近年来总体创新能力虽然有所增强,但总体还是以仿制药为主。大部分以仿制药贡献主要收入的企业过去依靠取得的已经过保护期的专利配方进行生产,生产成本低售价高,中间环节多,由于其发展时间较长自身较为成熟,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如不能紧跟国际先进水平,再加之药企无创新能力、核心原料供给不足等原因,导致在医药集采过程中缺乏话语权与定价权,失去竞争力,从而严重压缩了利润空间。即使是一些具备更新升级能力、原料可自给自足的药企,在集采的背景下,它们可腾挪的空间较小,利润空间也会被大幅压缩,给经营带来较大压力。


   而OTC用药市场销售渠道多样,除了传统的实体药店、医疗机构的药房外,还可以通过电商平台、社区便利店、自助售货机等方式进行销售,这些都有利于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销量。
 

药品监管制度不断完善

“处转非”也是我国药品监管制度不断完善、相关政策不断落实的结果。

 

一是有利于降低国家医保支出,也是医改供给侧改革的结果。随着国家老龄化的加剧,国家医保资金需求压力不但加大。医疗和医药的支出都会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由处方药转到乙类OTC的品种会退出国家医保报销体系。因此,“处转非”将是节约国家医保资金的有效措施。

 

二是有利于节省临床医疗资源。对于部分小病、常见病来说,患者能通过及时的自我诊疗、自行服药的方式达到治愈的效果,没有必要再去人满为患的医院挂号排队就医,而医生也可以减少时间和精力在开具处方这项工作上,也就有更多时间诊治身患相对重大疾病的病人,提高自身的诊疗技术。

 

此外,也可以惠及用药消费者。根据《药品管理法》对处方药、非处方药甲类/乙类的分类管理要求,药品由处方药变为OTC之后,患者不需要医生处方就能在线下药店和线上电商平台购药,购药渠道增加,更加便捷,尤其利好部分需要长期购药的患者。

 

渠道丰富,有利于部分药企发挥营销优势

“处转非”后,可以使用更为灵活的推广和销售方式,为相关医药企业带来更多发展的可能。部分药企以营销见长,尤其是院外市场的销售,处转非的药品资源越来越丰富后,部分以营销和市场推广见长的医药企业就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既有利于继续延续产品生命周期,又有利于增强自身实力。因此,有的企业将处转非作为一种重要的市场策略。
 

“处转非”的影响几何?

除前述提到的三大主要驱动“处转非”因素外,也对医药行业有一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有利的影响:

非处方药有明确的疗效,质量比较稳定,用起来又方便,关键是安全性高。根据文献以及长时间临床使用,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安全性高的药物,几乎无不良反应,没有潜在的毒性,并不会出现蓄积中毒情况,也不会产生依赖性,可被规定为非处方药。常见的有感冒药、止咳祛痰药、滋补营养类药物、治疗便秘或腹泻的药、解热镇痛药物等。

 

有些企业的药品“处转非”之后销售量大幅增长。市场反馈往往具有滞后性,2021年“处转非”的21个品种在2021年的平均增速在12%,而到2022年的平均增速上升至1.5倍。

 

此外,非处方药不需要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去药店购买和使用,方便快捷。

 

凡事都有两面性,也有不利的影响:

一方面非处方药并非100%安全,与处方药相比,只是相对安全。例如,常用的抗过敏OTC氯雷他定,滥用可造成头痛头晕、呕吐、喘息和全身乏力,严重时可造成心律不齐,甚至因为心搏骤停而猝死;一些镇痛类OTC则可破坏胃黏膜上皮层,过量用药易造成急性胃黏膜病变;滥用镇痛药即使是OTC,也可能掩盖病情,导致病情恶化并影响医生判断,有可能错过最好治疗时机。

 

另一方面,随着越来越多的品种“处转非”,OTC药物品种资源不断丰富的同时也加剧了市场竞争。OTC品种资源内部也会面临洗牌。

 

可见,“处转非”既是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结果,是一种有利于提高医疗效率和患者福祉的举措;但同时非处方药并不等于无风险或无限制的药品,只有合理使用才能达到其本来目的,从而充分发挥其优势,促进医药行业的良性、健康发展。

附:近一年内“处转非”品种涉规格及厂家详单:



                                          若有皮肤病的相关问题,可点击下方进行咨询!


分享:

相关阅读:

健康咨询热线:0871-65332253 地址:昆明市人民西路343号(梁家河地铁站c出口对面)

网站备案:滇ICP备16002223号 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西)《西)医广[2023]第03-03-13号

Copyright © Kunming dermatosis specialized subject hospital 版权所有昆明皮肤病专科医院

( 注:本网站部分资料和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昆皮医院微信

扫一扫
健康早知道